福建“最强大脑”拔节生长集聚470多家企业超430亿元
福建福州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海量数据昼夜流动。
福建超算中心二期建成运行,计算速度3000万亿次/秒;数字福建“政务云”和“业务云”已成为福建单机容量最大、设计实施水平最高的数据中心。
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引发的“磁场效应”下,福建“最强大脑”共同成长。如今,已经聚集了470多家企业,注册资本超过430亿元。这也是一个窗口,反映了数字福建战略的铿锵足迹。
数字经济,涌动发展新动能
2米范围内检测人体体温,3-5米范围内识别过往人员……在厦门市同安区盘土边防派出所辖区内,名为“安安”的智能机器人是“特种警察”一天24小时。“安安”的制造企业厦门美亚笔克是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佼佼者,如今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踏步前进。
将数字经济视为坚持高质量发展、实施“一号工程”的福建,先后推出了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的政策组合。今年,它推出了18条措施,加快发展网络经济。
利好政策叠加,以物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持续增长。2019年,福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比重超过40%。
前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福建共签约数字经济项目462个,总投资3826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130个,在建项目295个。
泉州旗牌集团西服裁剪车间刷新了人们对传统行业的印象。过去,必须手动将衣物运送到每个工艺流程。如今,AGV机器人在车间、电梯、仓库、货架之间自由穿梭,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
“这是2.0版的AGV机器人。” 负责项目开发的中国科学院海西科学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负责人介绍,新一代机器人搭载5G通信模块,通过自主调度发达的云。系统自动生成运输任务和最优步行路线,实现车间全覆盖,无死角。
数字工业化,工业数字化。福建“双轮驱动”让数字科技拥抱传统产业,加速转变发展动能。2019年福建工业数字化增加值达到1.48万亿元;迄今为止,已有4万多家企业实现了“上云平台”。
数字赋能,更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走进厦门自贸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大屏幕上的数字亮眼:截至2019年12月,进口清关时间较2017年缩短68.1%,出口清关时间缩短84.3%。
从最初的报关到多部门多窗口,到现在只需在线申请,让数据“跑路”,厦门国际贸易数字化赋能“单一窗口”不断迭代,通关通关企业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
20年前,数字福建建设专注于电子政务的“领跑者”。“领头羊”的舞蹈不仅带动了科技应用创新,也带动了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以前来回需要几个小时,窗口处理时间要花上几个小时,现在鼠标一点就可以搞定。” 员工张扬辉登录网上办公,登记公司施工车辆。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
在线申请、自动审批、实时结算——目前,这种线上提交材料、后台机器审批的智能化“第二批”模式,正在刷新福州行政审批“即时处理”的新速度。
“第二批”的关键是互联互通——行政审批“一网”,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今天的福建不仅拥有覆盖省、市、县、村的综合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而且拥有省市两级“1+10”政务数据聚合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已发布居民身份证、机动车、婚姻、学籍等常用数据服务接口150多个,部门定制接口50多个。部门电话总数已达到2. 5 亿次,平均每天60 万次。第二次评价。
智慧生活,共享数字红利
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亮相的“e福州”APP,今年已经3岁了。
作为福州城市移动服务的主入口,今天的“e福州”已经聚集整合了80多项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旅行、生活费、看病、买药、更新书籍……我每天的工作都靠它。” 三年来,“e福州”已经深度融入市民季小秋的日常生活。
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数字福建的建设,不仅改变了福建的产业版图福建牛牛数码,也改变了福建人的生活方式。
进入“美丽厦门智慧健康”微信公众号,点击医院预约模块,依次选择医院、门诊、专家、就诊时间福建牛牛数码,提交确认……陈女士说完,家住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村,完成网上预约挂号全流程。
依托全省预约诊疗服务统一准入,福建已实现全省98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体化准入。截至目前,全省90%的三级医院可提供精准到1小时以内的定时预约诊疗服务,83%的二级以上医院可提供在线预约服务。
在福建,群众能享受到的“数字红利”远不止于此。推动形成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基本实现学校宽带网络接入、优质资源、课堂到课堂、人人在线学习空间;制发社保卡4269万张,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实现一卡就医、一卡结算;发展智慧交通,实现全省重点运营车辆联网联控,智能交通一卡支付实现全省各地市互联互通……
随着民生领域数字化应用的不断拓展,福建人的“数字生活”越来越便捷。(记者晏柯、钟子维、邵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