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现软件圈套”实为诱饵:警惕网络诈骗陷阱
张春义
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经常在网上浏览短视频。今年4月,她无意中看到了“听歌猜剧,轻松赚钱”的短视频广告。出于好奇,她下载了这款名为“点点猜歌”的软件,每天花2小时在软件上答题。完成任务准备退出后,发现退出要求突然增加到“猜5000首歌曲”。(10月20日《法治日报》)
不仅是刘女士,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谓听音乐猜歌名赚钱,不过是“套现软件陷阱”的另一种变体。这和几年前一些软件宣传的“走路赚钱,看新闻赚钱,看视频赚钱”是一样的。看似做的任务越多,赚的钱就越多,但是做的任务越艰巨,做的越难,总不能一直提现。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的规定,消费者有权了解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获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在“提现软件陷阱”中,商家没有明确、全面地提前告知消费者提现方式、奖励形式、提现限制等,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利益计步赚钱能提现的软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不仅如此,一些软件还打着“轻松赚钱”“提现无门槛”等标语,吸引人们下载App答题做任务,花很多时间提不起现金,甚至怀疑虚假宣传和诱导下载。
目前,在安知、应用交易所、豌豆荚等移动应用市场,以赚钱提现为噱头的应用不在少数,涵盖新闻阅读、影音播放、手机输入、健康运动和其他领域。相关应用最高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下载量超过100万次的不在少数。然而,这种商业模式本身的合理性值得怀疑。走路、听音乐、看新闻、看视频等行为不能创造经济价值。用户如何通过这种无伤大雅的行为真正赚钱?
事实上,只有商家才能真正从中获利。“提现软件”的背后,是商家以它为诱饵,吸引用户下载使用软件,等到获得足够的流量来吸引广告。这种有利可图的商业体验不仅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好处计步赚钱能提现的软件,还可能带来风险。因为这些APP大多需要用户填写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码,有的还需要绑定微信和支付宝账号。一旦企业通过收集个人信息、第三方销售和转售进行套利,也会将用户信息置于危险的地方。
“提现软件陷阱”需要一起破解。一是强化应用平台审计责任。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信息服务管理条例》,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应用提供者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和城市在互联网上。由新闻办分类备案。提现软件是否可以提现也应该属于真伪审查的范围。应用平台要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发挥好“看门人”作用,
二是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现金软件陷阱”涉嫌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多项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公安、文化、网络监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整改,确保监管始终在线,无所遁形。他在下令下架欺诈APP的同时,查明幕后情况,依法严惩。
此外,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混杂的手机应用,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面对广告诱惑冷静思考,避免陷入贪图薄利的陷阱,浪费时间和精力为不法软件贡献流量。
漫画/陈斌
">